5月25日是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專業音響·燈光·樂器及技術展覽會樂器展的第一天,在提琴展廳內,只見來自世界許多國家、各種型號品類的提琴琳瑯滿目,滿眼都能看到金發碧眼的國外參展商。
提琴是西洋樂器重要角色,制作工藝要求較高,真正的好琴大都是手工制作的。4、5號館內,集中了數十家來自國內的提琴制作室和來自歐洲意大利、奧地利、法國等眾多的國際提琴制作大師的展位,他們帶著自己的制作精品亮相北京展,希望能在這里找到識貨的“伯樂”。
來自意大利的制琴師安德烈亞·舒茨告訴記者,他看好中國市場,本屆已經是第八次參加北京樂器展了。10多年來,他制作的提琴一直被全球各地的音樂家列為頂級之選,同時也生產面向學生市場的提琴。他的產品音質音響均為上乘,表面油漆色澤美觀,木料也都經過專業的風干處理。這些都體現了他對藝術和技藝精益求精的態度。
遇到來自德國的Wolfgang Schiele Master Violin Maker先生是在他并不大的展位上,他正在仔細地為一位專業人士介紹他的產品,據介紹他1990年在德國慕尼黑成立了個人提琴制作室,專注于新琴制作與古琴修復。他回望了一眼展駕上的提琴,告訴記者,這里的每把琴都是他親自純手工制作,具有音質完美,敏捷,平衡特性的特點。他說,“北京是中國的首都,文化背景深厚,擁有眾多的音樂專業人士與收藏者,他們是另人期待的?!睋榻B,他現在每年參加北京展、上海展,今年也去了廣州展,和別的展會相比,希望北京展下功夫吸引更多的專業觀眾,希望能再提供公共wifi,在網絡時代對于宣傳展會與商家都非常有益。
維也納Thomastik-Infeld公司是生產琴弦的世界龍頭企業,此次是第二次參加北京展。他們生產的琴弦注重品質和技術革新,手工匠人制造琴弦使用的工具在不斷改良。維也納Thomastik-Infeld公司展臺采訪企業市場總監妮娜·哈伯雷納女士時,她說“我們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,最主要的是來于價格戰。眾所周知,中國的琴弦市場仍處于大規模生產低端產品的階段,來自歐洲制作精良、成本頗高的手工琴弦肯定不具備價格上的優勢,但從長遠來看,真正的藝術家是需要高品質的,真希望能在北京找到更多這樣的高端客戶。”
妮娜的擔憂代表著國外參展商的普遍思路,也為中國提琴制造業提出了疑問,“匠人精神”缺失的情況下,行業是否能獲得真正的可持續發展?
來自意大利的克雷莫納是著名的意大利提琴制作人,他們常年從事傳統手工制小提琴,中提琴,及大提琴,據介紹,他的工作室成立于于1992年,8年前經朋友介紹開始參加北京展,他說,對中國樂器市場抱有的樂觀態度,雖然現在中國的提琴市場多為低價格的低端產品,但相信隨著人們對樂器品質的追求的提高,會越來越青睞高品質的手工提琴。
作者:(葛琳娜 常樂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