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演藝科技網訊】5月25日下午,PALM 2016 北京樂器展開展當日,由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、中國民管學會樂器改革制作專業委員會、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科技系主辦的“’中國好二胡’演奏家與制作家對話論壇——從第一屆全國二胡制作交流展示大會看二胡藝術發展趨勢”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。現場氣氛熱烈,近百位專業觀眾與演奏家、制作家共同探討了二胡制作技術和二胡藝術的發展等主題。
論壇現場
此前,“中國好二胡”第一屆全國二胡制作交流展示大會于4月18日至21日在中國音樂學院成功舉行,共評出金二胡獎3名、銀二胡獎6名、銅二胡獎6名、優秀獎(19名),以及特別創新獎(1名)。本次論壇由“中國好二胡”大會延展,旨在促進演奏界與制作界交流,推動中國二胡演奏藝術與制作技術發展。
主講嘉賓包括: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制作專業委員會會長豐元凱,著名二胡演奏家、空政文工團一級演員、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常務副會長鄧建棟,著名二胡演奏家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揚,著名二胡制作家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制作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任建一,以及“中國好二胡”金獎代表無錫市新區梅村林生樂器加工場畢春洪、無錫市熊建樂器廠廠長熊建,和銅獎代表天津乃正樂器廠技術總監劉國忠。《中國民樂報》執行主編刁艷主持論壇。
論壇主講嘉賓
參會專業觀眾
首先,豐元凱總結了全國二胡制作交流大會的情況,他表示,目前,二胡制作已成為二胡藝術產業鏈中的重要鏈條,二胡制作者不僅要懂得制作技術,還要懂得二胡的歷史、文化,會演奏二胡,才能做出好二胡。全國二胡制作交流大會舉辦保證了公開、公正、公平,希望制作者提高素質,多了解演奏家需求。
鄧建棟、高揚、任建一也談了參與全國二胡制作交流大會的感受。鄧建棟認為,從本次大會來看,全國二胡制作的質量和水平整體提升很快,此次參賽的二胡已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,但比賽中存在“有高原無高峰”的現象,即缺乏具有高峰意義的琴,值得制作者思考。因此,要避免過度依賴作坊式制作模式,多引人現代科技元素,提高二胡的音質和成功率。任建一表示,二胡制作在全國已遍地開花,二胡事業一定會不斷發揚光大。畢春洪、熊建、劉國忠等制作師也就二胡制作和應用講述了各自的觀點。
豐元凱發言
鄧建棟發言
高揚發言
任建一發言
畢春洪發言
什么是好音色,究竟什么樣的二胡才是好二胡?鄧建棟、高揚兩位專家表達了不同的觀點。鄧建棟認為,“演奏家”的要求有些“不講理”,好二胡就應該是基本不受環境、氣候、時間等因素影響的琴;高揚認為,好的二胡是有個性的琴,應有不同的適用場合。
論壇過程中,還穿插展示了獲獎的二胡,包括銅獎一把、銀獎四把、金獎三把。由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黃小春進行試奏,專家們圍繞二胡的表現做了點評。此外,還討論了南北二胡的差異、各地二胡制作發展特點、人造皮未來能否取代蟒皮等問題。這些圍繞二胡演奏與制作緊密相關的話題,深深吸引了現場觀眾。
獲獎二胡演示
觀眾提問環節,互動踴躍。二胡研究者黃顯海先生還展示了他研制的人工蟒皮二胡,得到了專家的贊譽。
來自山東的大學生、青年制琴師提問
黃顯海展示人工蟒皮二胡
豐元凱表示,希望論壇發揮積極的交流機制與良好有效的作用,加強演奏與制作界密切交流、相互融合,為推動我國二胡藝術事業發展,提升二胡制作工藝與水平。
同期,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8號館還舉行了“中國好二胡”第一屆全國二胡制作獲獎作品陳列展示活動,吸引了喜愛二胡的觀眾駐足觀賞。
二胡制作獲獎作品陳列展示